FPGA中如何设计一个小cache(二)

本文转载自:FPGA的现今未微信公众号

在前面的文章中,介绍了FPGA的设计中cache的作用和使用场景,本文重点介绍下cache在FPGA中的实现方案。实现一个cache,究竟要满足哪些最最基本的需求呢?或者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cache才能满足提升外部缓存访问效率的目标呢?

基本需求

1、支持查询,返回查询结果(命中或者不命中);

2、支持cache回写;

3、支持cache内容老化更新;

4、支持cache的深度可配置(深度越大,资源消耗也越多);

实现原理

我们知道,FPGA中cache的基本功能是对其输入一个key,cache输出该key对应的内容。整个cache的结构主要分成2个部分,一个是cache line,一个content。如下图所示。

cache line:实现对输入的key值的比较,确认key值是否命中,cache line的功能相对比较简单,一般直接用寄存器实现,存放的就是key。当输入一个key时,输入的key和cache line中存放的key值同时比较。其中cache的深度就是cache line中存放key的个数。

content:存放的就是该key对应的数据结构,通常用一个ram来实现。每一个cache line和ram的地址一一对应。如果key命中,就会从对应的content中读出数据返回给用户。

方案设计

整个cache的逻辑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。主要分为查询逻辑、读逻辑、更新逻辑和RAM。

1、查询
查询就是cache line,主要是对输入的key进行比较,确认是否命中,如果命中,需要把从ram中读出的信息反馈给用户;如果不命中,则返回为命中。

查询还有一个功能,就是当cache被命中后,如果key值对应的内容被修改后,需要回写cache。

2、读逻辑
这部分比较简单,就是当cache line被命中后,根据命中的结果读取RAM中对应的内容。

3、写逻辑
写逻辑主要完成2个功能,一个是命中后cache的回写,这部分比较简单。第二个功能就是如果不命中,则需要从DDR中读出其内容,然后也写回到cache中,如果cache中还有空间,则写入即可,如果cache中已经没有空间,则需要将cache中的某一个cache line老化,写逻辑要时时计算出需要老化的cache line,当有新的内容需要写入cache的时候,就替换需要老化的cache line,被老化的cache line的内容,要写回到DDR中。

这里重点介绍下老化的方法。老化最常用的算法是LRU(Least recently used,最近最少使用)算法。简单理解就是cache line中被命中的就是经常使用的,我们期待的也是一个高命中的cache,所以相反,经常不命中的,也就没有留在cache中的必要。那在逻辑里如何实现呢?

计数器法
这种方法就是给每个cache line分配一个计数器。当某个cahce line被命中后,其对应的计数器就清零,而没有被命中的cache line对应的计数器就加1。当需要替换的时候,直接替换掉计数器的值为最大值对应的cache line即可。

移位法
为每个cache line进行编号,假如cache的深度为8,则将它们分别编号为cache line0到cache line7,也就是为每个cache line分配一个固定的编号。将编号组成一个队列,如下图所示:

当某个cache line被命中中,对应对的编号就提到队列的头,比如cache line5被命中后,5这个编码就提到队列的头部,原来对头到5之间的编码右移一个位置,编码5之后的编码位置保持不变。经过不断地移位后,在需要替换的时候,永远替换在队列尾的编码所对应的cache line。

其他
上述老化的方案都是常见的“标准”方案,当然还有一些非标准方案。以cache的深度等于8为例,当cache还没有满的时候,如果不命中,则逐个cache line填充。当cache line全部填充满了以后,如果需要替换,不是像上面一样替换某一个cache line,而是先把cache中的内容全部写入DDR中,然后再将新的内容填充。

4、RAM
一个简单双口RAM,深度为cache line的个数,宽度取决于用户需要缓存数据的内容。这部分逻辑相对比较简单,只需要进行ram的读写即可。

总结

FPGA中cache的设计难点在cache的更新,如下图所示。需要说明的是,FPGA中的cache效果如何,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是强相关的,需要case by case的分析,寻找性价比最好的方案。

最新文章

最新文章